PG电子(中国)有限责任公司

代码:000159

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大宗贸易转型升级不可不察也!

发表时间:2025-03-21 13:05


国际实业INTERNATIONAL INDUSTRY



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由粗放式增长转向新质生产力,大宗商品需求将难以维持过去20年来的高速增长,并在供给侧改革、环保和双碳的推动下,加工制造业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、延伸产业链的投资以及工贸一体化经营,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贸易商的生存空间,部分领域中小贸易商将直面生存大考。


在这经济下行周期,部分领域产能过剩,需求疲弱,我们都需要审视生存的理由,资源?渠道?资金?仓储?物流?服务?并掂量这些生存理由的价值;


都需要重新审视定位是否准确,是自营,代理,供应链放款,还是产业链加工,是票据套利,汇差息差贸易,还是投研支持的期现交易商?还是说你都想要?


服务费在哪里?价差在哪里?汇差息差在哪里?投资收益在哪里?交易收益在哪里?还有风险在哪里?


笔者从一名贸易老兵角度试析之。


  1

中小贸易企业面临的普遍性困难

中小贸易商普遍轻资产重经营、低回报高风险,在当下商品外围剧变,市场风高浪急,内需预期走弱,产业链和供应链均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,如何扬长避短、因地制宜,挖掘新质生产力,在去贸易化大潮中安身立命,已经是迫在眉睫。


烧香买,磕头卖,议价能力全凭笑脸


中小贸易商在大宗供应链中处在“烧香买,磕头卖”的乙方位置。从国际贸易而言,我国近六成的铁矿石、七成的原油、七成半的木浆和八成的大豆都需要进口,全球供应链、产业链、价值链受限于发达国家主导,国内贸易商定价权、规则权较弱,多为寡头分销和搬砖。以铁矿石为例,上游四大矿山的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近70%,利润率达40%以上;下游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率约5%,而大多数铁矿贸易企业的利润率则不到2%。国际寡头或相对垄断着上下游做贸易,比如四大粮商;或依托着金融资本做着投行,比如高盛、麦格理;或是家国一体的商社,比如三井、三星;普遍善长将商品进行时间、空间和形态的转换,善长全球资源配置和使用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。而国内贸易公司普遍规模较小,同行间恶性竞争,无论是年度合约还是一般购销,均处于谈判的不利地位。


贸易商议价能力弱,同样体现在内贸代理和代销中。随着上下游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,中间贸易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小,压款、压货现象非常普遍,一旦遇到货权、货款或是质量的纠纷及受到极端行情冲击,极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,而贸易商为了转嫁风险而失信、违规,甚至偷税、违法并不鲜见。


全款买,垫资卖,资金成本却高出一截


中小贸易商受限于资金规模、资源渠道、订单整合能力等,无法通过银行审核独立开具信用证或从银行渠道取得资金,并罕有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公司等财税手段;我国持久的房产牛市推高了资金成本,大宗商品一度成为房地产融资的载体;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广泛参与了大宗商品的包括代理进口、现货托盘等供应链金融服务,依托良好的银行授信,借道大宗商品挣取资金差价,客观上挤占了中小贸易商生存空间,也反证了银行授信和资金成本的极端重要性。


谈判的弱势地位和居高的资金成本,决定了国内贸易商散户化、短线化、投机化为主,在面临着一轮轮的价格风险、货权风险、结算风险、汇率风险,贸易摩擦风险等,决定了中小贸易企业的极高损耗率。


淘汰率高的反面,是资源的必然性整合。我们见证了以厦门三剑客和物产中大为代表的供应链龙头的崛起,他们充分发挥了资金、资源和渠道优势,学习国际同行经验,已经多领域渗透,在规模上大幅度拉开了与后继者的差距,已经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蜕变,获取了涵盖仓储、运输等物流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综合收益。


但大型国有企业虽是行业中流砥柱,会束缚于领域、区域及经营手法,受限于保供为主还是逐利优先的内在驱动;对非国有企业而言,因为体量小、门槛低,同质化程度高,承揽不了涉及国计民生的有关义务,相应得到的政策支持也必然低一些,资源禀赋欠缺,经营如履薄冰。



挣白菜钱,操白粉心,盲人瞎马夜半临深池


中小贸易商普遍对货权、资金及行情等风险控制力不足,从合同、预付、提单、货权、物流、票据结算,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弱势地位,收益和风险并不对等。尤其近年货权和资金灭失风险突出,上级供应商或主要客户暴雷频发。而当下商品价格驱动复杂多变,投机难度倍增。如果只了解产业供需,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判断商品的价格变化和波动。因此,当下市场对企业的市场洞察、进销节奏、库存管理、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。虽然毛利率低,挣着“白菜”的钱,却需要有更大格局,才能规避风险和把握机会。


随着主要商品陆续期货上市,社会资金鱼贯而入,促进了生产、贸易、金融等各业态的混业经营。金融背景交易商和风险子公司等力量的加入,进一步打破了区域垄断者定价的格局,期现衍生交易迅速崛起。大多数期货上市商品已经实现了区域性基差波动的盘面定价,融合期权、基差和供应链金融的综合贸易服务应运而生,给传统贸易商既带来了竞争,也带来了机遇。


  2

守成还是创新,出局还是破局?

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贸易企业,需要捕捉属于自己的一线光芒,努力向上野蛮生长。如果我们的经营领域即将面临困难,必然面临守成还是创新、出局还是破局的选择。


高筑墙,广积粮,扩大自身优势和深挖潜力


许多贸易公司发展初期,通过渠道和信息差获取了第一桶金,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逻辑。但依托原先渠道,继续深挖价值是最高效的办法:一是拓展服务,精打细算,不放过每个环节的点滴优势积累,比如运输效率、价格和耗损的优化;比如煤炭贸易商根据客户需求和原煤特性进行洗选或配煤;二是整合资源,主要途径有两种,一是纵向整合。即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,依托既有渠道和条件开发新的价值链;二是横向整合,整合服务项目,打包和承揽更多服务。


业务升级转型必然是专业化、集约化。具备一定资金和团队规模贸易商,建议夯实投研和交易体系,做强期现权现、产业利润等稳健交易,以微薄的套利利润,涉足产业风险管理等深度服务,摆脱纯垫资、纯博弈等不利局面;大型贸易企业有条件向综合服务商、商品投行、服务和交易平台演变;而沿海贸易商需要看到产能增长和内需走弱背景下,席卷而来的出口和出海的机遇。有部老电影《完美风暴》,深刻描述了市场现状,近海无鱼可捕,深海浪大利大,正是我们面临的贸易尬局。我们要盯好国内外两个平衡表,追踪跨境渠道和物流路径,及早布局和定位,相信每一个渠道都必将开枝散叶。


放下执念,趋利避害,退一步海阔天空


一般而言,利润=销售价-进货价-仓储成本-物流成本-税收成本-人力成本-促销成本-融资成本。假定,某贸易商为下游工厂做垫资代采业务,500多万资金去掉直接费用,每月会有20万价差,但去掉税费也许还有2万税后收入,正好和打工收入持平,这还不包括质量风险、结算风险等意外因素。可见这项贸易渠道500万资金去维护是不划算的。所以需要更便宜的资金;更便宜的货源供应,或是进入更为精细化、区域化的批零领域,更具个性化服务的高附加值领域。


当服务附加值低于或接近服务成本,投资收益赛不过资本利得,赛不过边际成本,激流勇退一定是明智。事实不断证明,确有贸易商在这种亚健康状态下,先输于行情,后挺而走险,游走于诈骗和偷税的边缘。许多贸易商在渠道灭失后,转而参与行情博奕,但客观上用现货来博弈行情,承担现货环节、行情波动和财务税务的三重风险,是不安全和不恰当的。


  3

如何构建能吃十年饭的核心竞争力

机会永远是不缺的,即使战乱时期亦有巨贾崛起。百年变局即是机会制造机制,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正在深刻变局,一带一路的中国和正在崛起的印度推动着南南贸易的增长;而“十四五”规划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,将倒逼国内贸易、物流、交通运输行业不断的迭代更新;我们要认真研读方针政策,大国博弈背景下,顶层设计必然目标国际、国内两个市场,着力经济发展、国家安全两个中心,在双碳政策、产业持续升级和头部化的进程中,时代一定会给机会,有些是明牌,有些是盲盒。谁吃透了政策,谁就有饭吃。


结硬寨,打呆仗,评估业务转型升级可行性


首先要加强商品投研。一切小我都是大我,做一间贸易公司对格局的要求很高,需要产业链的深度,产业周期的研判,全球经济的视野,和敏锐的国内政策解读能力,需要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做好远景的市场定位。而近十年期现和基差交易,作为低风险交易模式,给足了投研红利,近年虽存在逻辑拥挤和资金抢跑现象,仍不缺错配产生的交易机会。如今年的PVC卖现抛期。


第二,要拥抱商品衍生品,标准化合约提供了价格基准和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,我们能够在服务市场的同时免受金融风险。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贸易模式创新的分水岭,2008年前更多为现货买卖;2008-2014年很多商品的期现、套利交易开始启蒙;2014年以后衍生品工具应用迅速普及,重塑了贸易形式和内容,基差点价和含权价格开始盛行。一方面,新领域的出现是一种洗牌,考量我们的投研能力和衍生品交易能力,另一方面,我们要将衍生品提供的交易机会赋能和共享给产业。


第三是拥抱新科技。在产业互联网领域,包括数据互联互通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方面,都存在整合和研发的可能,并且近年大数据、高阶分析模型等工具的应用,及卫星、遥感等另类数据的应用,都极具运用和营销价值。这些领域都存在结合现有条件、培育竞争优势的可行性。



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,利他才是贸易生存之道


如今地缘政治局势严峻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、金融市场波动加剧,产业价格风险管理诉求急剧上升,期货公司纷纷试图转型“风险管理服务商”,但大量的跨区、跨体制和非标套保的诉求,仍是需要传统贸易商来承接这个职能。其实中小贸易商服务同样头部化中的中小生产加工企业,是现实意义的拥抱风险、抱团苟延,必将相继接受市场的终极洗礼,但在这种贫瘠土壤中顽强生长的强者,将在下一轮景气周期中枝繁叶茂。


并且,国际贸易摩擦频繁、内卷和出清加剧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再次洗牌,产生大量的新的供需、新的物流、跨境电商、信息咨询等相关供应链需求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,但如果涉足新领域,将很拼眼光、胆识和人脉。伊藤忠创始人有句“三方有利”的名言,即生意要“对卖方有利”、“对买方有利”、“对社会有利”。商品就是服务社会的载体,不管是挣差价、物流费、放款、代理、撮合还是挣汇差、息差、票差,“利他”才是贸易生存之本。


进可攻,退可守,多走一步根基会越扎越深


贸易一定是有价值的,因为贸易带来了商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,也带来了成本、费用、税收和利益,虽然低收益的存在,但根基会越扎越深。许多产业龙头建有专业营销团队,甚至期现团队、电商平台,这是向着贴近市场“走一步”;并沿着产业链或投资上游原料行业,或介入下游产品生产,是向着产业链利润“走一步”。而大宗贸易行业,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布局生产和物流网点,收罗金融牌照和参与各类衍生品市场;有想法的企业都在进行业务创新,提高对市场的服务附加值;更多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,完善风控体系和投研体系;在构建综合服务能力上多走一步,会增强一份生存的理由。


比如,渠道+期现+投研+风控的投资公司模式,如果继续+物流+仓储,再导入含权贸易、价格管理等服务模式,区域化的综合服务商跃然而出;比如传统的车贸商是渠道+物流的模式,一直很有生命力,如果赋能了物联网实用技术,跨区域整合了同行资源,那流通格局就大了许多;如果获得了发展的正反馈,凭借积累固定资产增进了银行授信,无疑为跨出国门奠定了基础。如果继续+产业基金支持+更多行业许可+必要的金融牌照等等呢?



  4

最终走向综合服务商

未来的贸易商,不是传统意义的经销商,也不是赌涨赌跌的投机商,而是区域化的综合服务商。生产、物流、投资及供应链金融各个领域都可以介入这个赛道,阶段性会呈现出跨界或混业经营。大宗贸易需要以渠道为载体、以贸易为服务,重塑投研体系、交易体系、风控体系和服务体系,做好具备投研能力的交易商;做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综合服务商。


虽然大宗商品领域国家队的力量无可替代,如能源领域的几桶油,农产品领域的中粮,金属领域的五矿等等,这些巨无霸多以国计民生为崇高使命,较难转型为横跨大宗商品多领域的跨国巨头。因为国家队是产业大本营,并非市场野战军。


我们见证了以厦门三剑客和物产中大为代表的大宗供应链CR4的兴起,看到了产融结合、物流布局和服务创新的丰硕成果;我们亦看到了很多沿海大宗商贸新秀的成长。前者更具条件,后者更具驱动。期待更多大宗贸易企业,成长为扎根产业,期现并举,横跨现货、期货、金融等国内外市场,综合运用期货、期权、外汇、金融票据等多种工具的服务商。


随着行业洗牌的加剧,规则的重置,躺平者的普及,资金成本的降低,中小贸易商客观上迎来了“二次创业”的机会。活着,然后更好地活着,至少轻资产的贸易公司比重资产的加工企业更为轻装上阵,而贸易公司的尽头也许不再是贸易公司。



* 本文来源晓策佬

* 本文不代表我集团之投资建议



联系我们

如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,请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,同时也欢迎您致电我们公司,我们的客服人员将耐心为您解答!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常州街189号
0991 - 5854232
xjgjsy@cqtfhk.com
新ICP备16003845号-1    代码:000159